6月27日,上海声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声通科技)递交招股书,拟港交所上市,独家保荐人中金公司。
从公司业绩面来看,尽管保持着营收稳定增长态势,但公司的净利润却在2022年出现由盈转亏。来自下游客户的应收账款逐年攀升以及接连为负的现金流表现等,无疑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相关资料图)
01
2022年增收不增利,净利率持续走低
公开信息显示,声通科技成立于2005年,公司致力于向企业级用户提供全栈交互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赋能其信息交换和商业交互的全流程。
据了解,声通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向多个垂直行业(主要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通信及智慧金融)内的企业级用户提供交互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声通科技的交互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在软件平台上提供,或结合软件与硬件(例如移动手机/物联网设备等)、其他硬件及其他服务和软件许可根据客户的经营环境为其量身定制的集功能性及接口能力的解决方案。
从2020年-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声通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3.47亿元、4.6亿元、5.15亿元,实现毛利分别为1.12亿元、1.52亿元和2.01亿元;同一时期,公司毛利率分别录得32.2%、33.1%和39.1%,三年的时间,增长了6.9个百分点。
按垂直行业划分,过去三年,声通科技交互式人工智能方案收入占比最高的为智慧城市,实现收入分别为1.93亿元、1.65亿元和1.59亿元,分别占当期总收入的37.4%、35.9%和45.8%。
声通科技另有六成左右收入分别来自智慧交通、智慧通信和智慧金融。以2022年为例,声通科技各期来自智慧交通、智慧通信和智慧金融的收入分别为5909.7万元、6877.9万元和4823.9万元,占比分别为17.0%、19.8%和13.9%。
与稳定增长的营收表现不同,在净利润方面,公司在2022年录得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报告期内,声通科技的年内利润分别为3488.9万元、3638.4万元、-8581.1万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5980.5万元、6233.4万元和6335.6万元。
对于2022年亏损的原因,声通科技表示,主要由于该年度可赎回注资的公允价值变动1.58亿元。经过调整后,公司的净利润规模却没能像营收般持续增长。过去三年,公司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17.2%、13.6%和12.3%,三年时间已下滑4.9个百分点。
为进一步商业化解决方案,同时吸引新客户,留住现有客户,声通科技逐步加大了自身的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72.0万元、3631.0万元和6398.3万元,分别占当期总收入的4.0%、7.9%及12.4%。
对于增加的原因,声通科技表示主要系研发团队的扩充导致研发人员的人数增加及薪酬水平提高;叠加公司对产品引擎及解决方案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等进行迭代和持续开发,以进一步渗透公司的交互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至不同的垂直行业。
根据招股书显示,声通科技的雇员福利开支由2021年的1350万元增至2022年的2390万元;技术服务费由2021年2010万元大幅增至2910万元。
此外,公司的另两项成本支出同样逐年攀升。报告期内,声通科技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138.7万元、316.2万元和724.9万元;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分别为1378.7万元、2455.2万元和3148.6万元。
02
应收账款逐年攀升、三年现金流持续为负
值得一提的是,声通科技存在供应商较为集中的情况。
报告期内,声通科技来自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为2.80亿元、2.79亿元和3.36亿元,分别占同年总采购金额的80.3%、72.6%及65.9%;其中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78亿元、1.53亿元和1.37亿元,分别占同年采购金额的51.0%、39.7%及26.8%。
另一边,声通科技来自下游客户的应收账款逐年走高。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声通科技的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分别为1.04亿元、2.43亿元和3.40亿元;其中贸易应收款项净额分别为8260万元、2.16亿元及3.13亿元,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分别为98天、137天和222天,这一周转天数可谓越来越长。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声通科技的存货录得1.46亿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录得3.56亿元,再创新高。
声通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可能因多种非公司所能控制的因素而无法及时收回所有该等贸易应收款项,有关因素包括公营部门的终端用户因其内部财务管理及付款审批程序而导致相关付款周期较长。倘任何客户结算贸易应收款项时遇到财务困难,可能会对公司的现金流量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在现金流方面,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录得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3340.9万元、-7507.8万元、-3111.4万元,三年的时间持续为负。
从目前的经营层面来看,为继续商业化,声通科技还将继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活动以及各项成本支出等。此次IPO,声通科技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加强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扩展提供的解决方案、寻求海内外的战略投资和收购机会以及用于一般企业用途。(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