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王敏
编辑 | 黎明
【资料图】
过去半年多,ChatGPT爆红,带火AI大模型,业界人士认为,AI已经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一场真正的划时代性技术变革,正在发生。
AI浪潮席卷而来之时,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从北上广到小县城,AI已经“无孔不入”,当一个比互联网更大的机会出现时,谁也不想错过这一股浪潮。
时刻瞄准商机的公司CEO们,更是既兴奋、又焦虑,兴奋的是新变革意味着新机遇,同时他们也焦虑在这一场巨变中会被落下。
深燃和几位已经踏上这股AI浪潮的CEO们聊了聊。面对这波浪潮,AI领域创业者们的压力在于构建自身核心壁垒;以电商、广告为主的中小公司的CEO,更抓细节,靠AI新工具降本增效;拥有一定体量的公司,已经不满足于只做大模型的使用方,而是亲自下场,进行垂直场景的适配研发。
他们焦虑方向的选择,更焦虑落地场景。他们短期内希望AI能够降本增效,但长期来看,更寄希望于把AI当成新的增长驱动力。
尽管这一轮新的变革才刚刚开始,但是当AI战场的枪声打响,CEO们必须抓紧时间排兵布阵,既是图发展,更是求生存,竭力向前奔去已经成为不二选择。
AI浪潮席卷,CEO们都卷起来了
从2022年起,CEO们就逐渐焦虑起来了。
伴随着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引燃技术界,AI绘画成了最先遭遇冲击的领域。
作为AI绘画领域的创业者,6pen创始人王登科对深燃表示,去年Stable Diffusion宣布开源时,一时间感觉无所适从,“很尴尬,只能用它,否则一定会被竞争对手比下去。”他知道,必须得快速行动,投入长期有价值的点,尽管这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
到年底时,ChatGPT汹涌而来,更是让一批CEO们在感到震撼之余,喜忧并存。
“ChatGPT一发布,我们就感受到了冲击,没有想到这次技术大爆炸来得这么快”,数据智能赛道企业StartDT CEO、奇点云创始人行在对深燃说道,“一开始,我们因为未知而焦虑,不知道新的技术可能会具体带来哪些影响,但更多的是兴奋,这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产生。”
创业近两年、线上线下连开数家店铺的莲木叙青春零食店主理人YiYi,今年上半年也因为AI焦虑了起来。
“去年ChatGPT刚发布时,我就试用过,不过只是玩票性质,没有感到多么震惊”,她说,“但今年春节后回来,发现共同创业的朋友、公司员工,都在讨论ChatGPT”,周围人的热火朝天,让她觉得,如果还继续无动于衷,一定会被时代落下。
今年5月之前,国内外AI大模型相关新动态层出不穷,加剧着CEO们的焦虑。不过,CEO们焦虑的同时,也在加速行动,在今年疯狂输入AI新知识已经成为常态。
中小公司的CEO,尤其是电商行业,往往更加焦虑于AI新工具的落地使用。
4月,被周围的环境带动,YiYi花了几千元,付费报名了ChatGPT社群学习课程,“我想要能够驾驭AI工具,而不是被工具驾驭”,YiYi对于ChatGPT的需求,就是从品牌活动策划到文案细节,以及具体到社群的运营维护、客服话术的优化和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推广环节,因此筛选的学习社群,群里有品牌营销市场总监、新媒体从业者、中小型企业主等,各个领域的人汇聚在一起,都在共同探索,如何能够把ChatGPT和自己的领域进行结合。
两位从互联网大厂出来的年轻人,曾经在电商、Web 3领域有过多次创业经历,今年年后看到AI浪潮的火爆,也投入到了“AI服务商”的创业中,以“小正”为品牌IP,对外提供AI工具培训服务。其客户群体就是以电商行业的中小公司为主,还有一部分是大型外企的市场部门。
小正告诉深燃,中小型电商企业更加关心落地的效果,会非常注重细节,比如要让AI生成一个拴狗绳,企业会关心AI画出来的图能不能和网上照片里摆放的一样。能够深抠细节,也因为中小型电商企业运用AI工具的培训更加明显,在电商营销、店铺装修等等环节,都能够利用AI工具快速完成提效。
行业头部公司或者有一定体量的公司,更加焦虑于方向,怎么把公司现有业务和AI相结合,或者用AI开拓新业务。
百度集团副总裁侯震宇曾对外表示,文心一言刚刚发布时,3月份来到百度的客户,大多由各个公司一把手、CEO带队,他们都很兴奋,觉得大模型什么都能做,想法天马行空。
行在表示,去年下半年,奇点云内部就已经召开战略会,开始抽调力量跟进大模型了,等到ChatGPT出来后,效果确实令人惊艳,今年年后,公司内部又组织了一场极客夜谈,同步对于AI新变革的认知,以确立新的方向。
智能客服企业天润融通CEO吴强此前称,AI激活了客户的心智,调动了兴趣,如果企业不跟上客户的关注方向,就会被市场淘汰。
“公司创始人和高管层,第一时间关注到技术迭代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并迅速推动大模型相关领域的研发与场景挖掘”,天润融通首席科学家田凤占告诉深燃,ChatGPT发布之后,内部就快速研究和测试,发现其在语义理解、推理计算上性能优异,就像iPhone打开了智能机的全新使用体验。与此同时,客户们已经开始热情地寻求服务,“对于大模型,谁用得快、谁用得好,谁就能在同行竞争中占到先机”。
省钱、赚钱,全靠AI
5月以来,大厂大模型新动态相较此前两三个月稍有减少,市场情绪也有所降温。而经过近半年的探索后,CEO们的方向也在渐渐明晰。
当AI绘画行业受到来自强者的冲击后,6pen的商业化受到了影响。王登科说,“去年6pen还能赚钱,然而到了年底,虽然用户在增长,但收入在下降,因为市场上很多产品都免费,而6pen也没能找到差异化收费的点。”
王登科表示,“我们并不只想把AI做成一个核心工具,而是希望通过它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比如我们最近正在尝试一个‘故事宇宙’的项目,这是一个人和AI一起创作故事的平台。”
他认为,在AI绘画这个领域上,99%的公司在技术层面并没有壁垒。但这并不代表公司没有壁垒,这个壁垒可能会存在于产品能力和用户社区的建立。产品能力是指是否能找到可落地的商业场景,而用户社区则指能否让用户在平台上建立起连接,产生内容,而这些内容并不是像AI绘画一样是散落的、无关联的东西,而是有故事性,有连贯性的内容。
一部分拥有稳定业务的中小公司CEO,已经实现了用AI来降本增效。
“毫不夸张,一年下来至少能省10万元人工成本”,YiYi说道,莲木叙扎根健康食品领域,多渠道发展,日常运营成本比较高。有了ChatGPT,相当于有了一个免费的GPT员工,等于同时拥有了“直播运营+小红书运营+社群运营+私域运营+文案编辑”。
过去这一个多月,YiYi发现,通过偷懒许愿式的提问往往得到的方案都只是泛泛而谈,如果学会投喂数据进行提问,那么慢慢就能获得定制化的方案和创意,到这时一些基础运营相关的工作,就不再需要找专门的实习生来完成,公司原本10个人的岗位,目前也已经精简到了6人。
小正告诉深燃,正是因为培训之后带来的效果显著,两个人的小团队,今年春节后的两三个月里已经服务了将近20家企业,一家公司收费3-5万元左右,营收大概50万。
在为企业提供培训的过程中,小正发现,只是提供培训并不能满足很多客户的需求,因此小正下一步希望能够为这些公司提供模型能力,通过利用市场上已有的通用大模型的接口,进行预先调试,让模型更符合企业的需求,这样技术难度不算太大,成本也不算特别高。小正当前的培训业务,完全可以为未来的新业务进行导流。
很多公司开始追求AI大模型的应用落地,或者将AI大模型作为创收新业务提上了日程。
侯震宇此前提到,到5月,找到文心一言的人,职级比三月份有所降低,不再是公司一把手,而是各个公司业务或技术负责人,这也意味着文心一言已经开始真正落地了。
行在表示,奇点云目前在AI方面的战略落地,一方面是要进行内部提效,比如Code Review(代码审查)以前是靠人工在做,但现在结合机器审查代码比单纯人工的效率要高很多,此外,市场部借助AI提供文案、图片的创意,也是用AI提效的典型案例。
另一方面,则是进行产品升级。大模型领域,目前开源社区的进展非常繁荣。在AI模型探索上,奇点云更多侧重开源和单卡专精模型的方向,希望能够在特定的场景和方向提供私有化的部署。“手里有数据可以直接导入到单卡专精的模型里,而不需要把数据上传到ChatGPT这类通用大模型,这便是数据智能企业的优势”。
在经过去年年底以来一系列的测试之后,田凤占提到,通过将客户应用场景、AI技术、大语言模型技术进行充分融合,天润融通于今年4月份就发布了客户联络领域的大语言模型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钉钉总裁叶军此前曾对深燃表示,对于部分SaaS企业而言,给企业做专属模型,也是一门很好的产业链生意。
AI变革,才刚刚开始
“这次AI的革新,不是短暂的风口,也不是一个伪命题,而是一个确定性的东西,是划时代的变革。”技术出身的行在更懂得这次变革具体是在哪些方面,他表示,“未来三年之内,行业肯定会有大的变化,现在还处于早期。”
当前,AI的发展在大多数领域,依然还处于朦胧期。
在电商行业的很多中小企业中,AI工具的作用已经显现,短期内依然是以降本增效为主。
“我们现在相当于在试验MVP版本,但是对于AI的落地,需要长期的运营和维护,短期内可能很难在收入上看到效果。”YiYi对深燃说道。“短期内,AI一定以帮我们省钱为主,降本增效、效率提升之后,就可以用人脑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现在YiYi正在结合各领域专业人士总结的ChatGPT实操运行手册进行落地,争取在电商+AI这个垂直领域有成熟的实操经验和可复制的模型方案,把解放出来的人力逐步变成生产力。只是,AI什么时候能成为电商公司新的业务板块并为公司带来创收,现在还在积极探索中。
王登科认为,AI浪潮的影响,依然正面大于负面。“它把整个行业给带热了,尽管行业竞争者增多,但大量用户进来,就意味着有更多新的机会。”
只是,国内对于大模型的探索,依然还处于早期。即便是诸如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等大模型,目前都还处于内测阶段。而这些开始探索中小模型的企业,更是还没有真正收获第一桶金。行业还在等待AI实现规模化创收的临界点。
身处AI变革中的每个人,都需要顺势而为。不过,中层高管或底层员工,更卷AI工具的实操,YiYi在和同行交流的时候也发现,一般公司中层或者底层员工会更加关注和这一波AI潮流的结合,一方面更害怕被替代,另一方面,也希望多一些升职加薪的筹码。
而CEO们更卷方向决策。AI领域CEO们焦虑的是,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中,构建起自己的行业壁垒。非AI行业的老板们,虽然有稳定的业务,也有筛选的空间,可以找合适的人来做这项业务,但是,如何将AI和现有业务结合,也是一个挑战。如何快速梳理,进行决策,对他们也是一场考验。
小正告诉深燃,中小公司往往会自上而下推动AI的普及,他们已有成熟的业务板块,不太担心被AI取代,反而对于同行竞争有着更大压力。“企业老板们也会来找我们打听同行在AI落地上的新进展。”小正说道,当圈子里的人都在加速AI落地时,走在后面的人,就一定会有焦虑感。
YiYi对深燃说道,很多创业老板的想法是,“下一个员工,何必是人工”,CEO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AI员工来取代人工,毕竟0元雇佣一位市场平均薪资达1万元的高级总监,不用交社保且24小时随时待命,作为老板很难拒绝。
但是无论如何,AI汹涌之时,CEO们也必须极速向前奔跑,才能在这一波平台型机会中吃到红利。竞速跑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比拼将会更加激烈、残酷。
*题图来源Pexels。应受访者要求,西桥、木木MU、林林、李杨为化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