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蔡敏玲 王宽
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创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三镇联动联袂打造跨域示范带”现场观摩会在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袂花江沿岸接壤三镇举行,观摩会上展示了全国首个加工型大米定制基地所生产的大米。
为全省首个“科创试验田”选种
(相关资料图)
茂名市是广东省农业GDP最大地级市,也是广东最大的“米袋子”,粮食年产量超31亿斤。3月5日,“科创赋能·乡村振兴——茂名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顾问聚智会”在茂名举行,正是这次大会为茂名设计了全省首个“科创试验田”,根据农时,上半年先从茂名鳌头镇的“加工型稻米”开始。
籺(he),又叫䊦(ye),是茂名地区的一种特殊米制品,拥有上千年历史传承,广受民众喜爱,目前已衍化出了近百种细分美食。熟悉稻米加工的肯定知道,此类米制品最好用“陈米”,特别陈化2-3年的米最佳。
现代营养学研究揭示,稻米中含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大类,“直链淀粉”含量越高做粉、籺、粄、粿等米制品出品越好,而陈化过程能够促进稻米的“直链淀粉”比例增加。问题来了,在陈化过程中,若条件简陋,则极易产生黄曲霉毒素。那么有没有“直链淀粉”天生含量高的品种呢?
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是国家在华南地区布局的“国字号”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平台,其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数字种业”。自2021年始,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就开始构建“湾区种质数字港”大数据平台,截至目前已汇聚起南方稻米4819份核心种质和19237份关联种质,组学数据已超1000亿条。在大数据支撑下,很快就为茂名选定了4个“直链淀粉”特高的稻米品种,其中“珍桂矮1号”的直链淀粉含量高达26.1%。
首批水稻喜获丰收
茂南区鳌头镇是省级稻米专业镇,其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也正为稻米产业转型升级在寻找突破口。与此同时,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举办的退役军人“双新双创”示范班正巧在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举行,学员中茂南区“85后”退役军人邓正国开办的茂名市万粤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粤食品”)就在鳌头镇隔壁,是专门从事米制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其米制品市场份额在粤桂结合区数市中最大,他听闻此事便主动请缨,愿尝“头啖汤”,以保底收购所有“高直链淀粉”稻谷。
至此,良地、良种、良法、良品等全要素齐备。2023年3月底,“全国首个加工型大米定制基地”合作签约仪式在鳌头镇举行,首批启动3000亩合作,其中鳌头镇塘札村连片示范1700亩。
7月15日,首批水稻抢在“泰利”台风前收获,平均亩产1112.31斤,且保底收购,这让参与合作社、农户欣喜异常。在万粤食品,邓正国正兴奋地向大家展示刚收获的“珍桂矮1号”新米制作的数十类米制品。来自广东省农科院的水稻专家刘传光向大家科普称,鳌头镇本次选配的“珍桂矮1号”是直链淀粉特高类型,非常适合加工塑形,但家庭直接蒸煮食用口感一般,确实是“加工型”适用大米。来自中科院院士刘耀光教授团队的功能水稻专家初志战感慨道:“茂名作为粮食大市,在全国率先选配生产‘加工型’稻米,引发‘吃挑饭’新时代,其潜力无限、前景可期。”
“加工型稻米”的试验成功,让参与稻米全产业链的党员干部、企业(合作社)、农户信心倍增。茂南区委副书记何龙江表示,茂名市已迈入“袂花江新时代”,这次稻米传统产业的华丽转型给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思路、作好了示范、激活了一片。
研究院为“三镇联动”提供全要素服务
在观摩了连线基地后,与会人员在粤西研究院召开了下半年工作部署会。茂名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李灵表示,茂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中国稻作学之父”丁颖先生的老家,当年丁颖就在茂南区鳌头镇的边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稻作专业研究机构——南路稻作育种场,这次“加工型大米”的试验成功显得特别有意义。
经过近3个小时的集思广益,“三镇联动”正式现场签约。接下来将由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粤西研究院汇聚种业、技术、装备等要素资源为“三镇联动”提供近距离的“贴身”服务。
据了解,目前像茂名这样的“科创试验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布设了4个,全部由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以EPC模式予以全链设计、组织、落地、试验、示范、推广。(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黄颖琳校对 | 谢志忠